scikit-learn库之k近邻算法
由于k近邻可以做回归又可以做分类,所以最普通的k近邻算法在scikit-learn库中有两种实现,即KNeighborsClassifier和KNeighborsRegressor;上次讲到了k近邻的两个扩展限定半径k近邻,因此该方法在scikit-learn中也有两种实现,即RadiusNeighborsClassifier和RadiusNeighborsRegressor;k近邻还有一种扩展,即最近质心分类算法NearestCentroid。
接下来将会讨论这五者的区别,由于是从官方文档翻译而来,翻译会略有偏颇,有兴趣的也可以去scikit-learn官方文档查看https://scikit-learn.org/stable/modules/classes.html#module-sklearn.neighbors
KNeighborsClassifier
使用场景
KNeighborsClassfier
模型就是最普通的k近邻算法,可以通过参数控制使用高斯距离、kd树、球树找到实例的$k$个近邻。
代码
from sklearn.neighbors import KNeighborsClassifier
X = [[0], [1], [2], [3]]
y = [0, 0, 1, 1]
neigh = KNeighborsClassifier(n_neighbors=3)
neigh.fit(X, y)
KNeighborsClassifier(algorithm='auto', leaf_size=30, metric='minkowski',
metric_params=None, n_jobs=None, n_neighbors=3, p=2,
weights='uniform')
print(neigh.predict([[1.1]]))
[0]
print(neigh.predict_proba([[0.9]]))
[[0.66666667 0.33333333]]
参数详解
- n_neighbors:$k$值选择,int类型。一般选择一个较小的$k$值,然后通过交叉验证选择一个较好的$k$值。默认为5。
- weights:近邻权重,str类型。如果weights=’uniform’,则意味着所有近邻的权重都一样;如果weights=’distance’,则意味着权重和距离成反比,即距离目标点更近的点有更高的权重;可以自定定义函数自定义权重,输入是距离值,输出是权重值。默认为’uniform’。
- algorithm:算法实现,str类型。如果algorithm=’brute’,即最原始的k近邻算法,计算出所有点与点之间的距离;如果algorithm=’kd_tree’,即kd树实现;如果algorithm=’ball_tree’,即球树实现;如果algorithm=’auto’,则模型会选择一个拟合最好的算法。如果样本特征少,使用’auto’即可;如果数据量大或者样本特征多,推荐使用kd树之后再尝试球树,如此做可以提高准确度;如果输入的样本特征是稀疏的时候,scikit-learn始终会自行选择’brute’实现。默认为’auto’。
- leaf_size:叶子节点阈值,int类型。只有当algorithm={‘kd_tree’,’ball_tree’}时该参数才生效,这个值越小,则生成的kd树或球树层数越大,建树时间越长,泛指层数越小,建树时间短。如果样本数量过大,则必须得增大该值,因为树的层数越大,则树越容易过拟合,推荐使用交叉验证选择一个较优值。默认为30。
- p:距离度量附属参数,int类型。只有当metric=’minkowski’时该参数才生效,p=1时为曼哈顿距离,p=2时为欧氏距离。默认为2。
- metric:距离度量类型,str类型。metric=’euclidean’为欧氏距离;metric=’manhattan’为曼哈顿距离;metric=’chebyshev’为切比雪夫距离;metric=’minkowski’为闵可夫斯基距离;metric=’wminkowski’为带权重闵可夫斯基距离;metric=’seuclidean’为标准化欧氏距离;metric=’mahalanobis’为马氏距离,通常情况下默认的metric=’minkowski’+p=2即欧式距离就可以满足大多数业务的需求。默认为’minkowski’。
- metric_params:距离度量附属参数,dict类型。如带权重闵可夫斯基距离的参数,一般不会用到。
- n_jobs:并行数,int类型。n_jobs=1使用1个cpu运行程序;n_jobs=2,使用2个cpu运行程序;n_jobs=-1,使用所有cpu运行程序。默认为1。